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寻乌南桥镇 合力筑心桥
前不久,因为财产分配问题,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陈某荣的小儿子差点与哥哥反目成仇,还对父母心生埋怨。在村中长者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小儿子最终认识到错误、消除了误解,陈家重归和睦。这则真实的故事,是南桥创新抓实基层治理的平常一例。近年来,南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创新推出“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平安建设帮扶联系机制,筑起了一座座干群连心桥。
南桥镇圩镇航拍。(资料图片)
2023年11月6日,寻乌县南桥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寻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南桥镇党委书记吴九生带回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心中至今难以平静,他说:“见到总书记时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温暖。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三联”聚合力
“最近出现了一种通过AI换脸的新型骗局,您和儿子视频通话的时候要注意。”近日,刘先锋像往常一样来到结对联系的农户家中走访。看见刘先锋,老人露出了笑容,热情地邀请其到家中坐坐,喝杯茶。
刘先锋是赣州市医保局寻乌分局的一名职工,同时,他也是该县南桥镇高排村的一名联户干部。
由于陈雄健夫妇在外务工,家中只剩下老人与小孩,刘先锋对这家人格外关注,不时上门找老人唠家常,还给陈雄健发送了一条短信——“近期有诈骗分子冒充老师与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并要求缴纳相关费用,请提高警惕,远离诈骗”,提醒他加强防范。
联户干部走访群众。黄基隆摄
在南桥镇,每家农户都有一名对应的联户干部。该镇创新构建“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的平安建设帮扶联系机制,全镇18个行政村均有县直(驻县)企事业单位挂点联系,指导建强村党组织、帮扶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工作;县镇村三级333名干部结对联系全镇7632户农户,每月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农户至少联系1次,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1次,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倾听群众诉求、心声,从而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该镇组建由县级政法挂点班子成员任组长,镇政法委员任联络员的“123”法律服务团队(即1名法律顾问、2名政法干警、3名巡回审判联系人),下沉各村提供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纠纷调解等菜单式公共法律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
如今,南桥镇的这一做法在寻乌全面推广,推动全县9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帮扶188个村(社区),近3000名干部结对联系全县6.6万余农户,形成了一张紧密的干群联系网。
“五调”解纠纷
邝某辉、邝某传两人原本是左邻右舍,却因林地界址纠纷变得形同陌路,十余年不相往来。去年10月,联户干部邝树星,会同村干部、村中长者一起上门调解纠纷,最终两人打开彼此心结,握手言和。
敦亲睦邻、和衷共济,本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南桥镇因势利导,将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客家矛盾客家调”理念,通过“讲法调”“祠堂调”“长者调”“家训调”“食茶调”等方式,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一起议、矛盾不上交”。
——“讲法调”。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红黑榜”,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送法下乡、法律宣传进祠堂等活动,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祠堂调”。以祠堂为主阵地,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常态化开展屋场会、乡村夜话等活动,让祠堂成为村民议事决策、化解纠纷的重要场所。
客家矛盾“祠堂调”。黄基隆摄
——“长者调”。弘扬“尊老敬老”的客家传统,挖掘“五老”资源,建立“长者”调解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村情熟的优势,开展矛盾调处工作。
——“家训调”。将客家家训、族训中“和为贵”“规矩讲”“崇法向善”等平安文化纳入村规民约,依托宗祠抓好家训、族训的宣扬和学习,改善村风民风,让矛盾纠纷实现“软着陆”。
——“食茶调”。“坐下来食杯茶”是客家人相互交流接触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起“食茶”,了解村情民意和群众思想动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3年,该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2.15%,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共治”促和谐
“钟律师,我想咨询一个问题……”钟乘龙是南桥镇“123”法律服务团队的一名法律顾问,加入法律服务团队以来,他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
“在村里,不少村民受文化水平制约和观念束缚,缺乏法律意识,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少。”在钟乘龙看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是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治本之举。
全民普法,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除了组建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寻乌县还以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将普法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结合,推动“文明夜市星期六”进乡村、普法山歌唱响围屋、法治小品搬上百姓舞台。
寻乌县“文明夜市星期六”志愿服务进万家暨党的声音进万家、山歌放飞新思想文化惠民进基层活动在南桥举行。韩德雄摄
“寻乌河水波连波,一法一规总关情,百科全书民法典,生老病死它都管……”在“文明夜市星期六”活动中,王焕平演唱的一曲客家山歌让在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69岁的王焕平,是土生土长的寻乌人,擅长从百姓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将法条编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歌老王”。该县通过挖掘选拔、教育培训、组织宣讲等形式,培养了一支以王焕平为代表的“山歌老王”普法宣讲队,创作山歌300多首,深入各村开展法治文艺表演1200余场次。
“山歌老王”用山歌进行普法宣讲。王宏伟摄
为加强基层群众的情感联结,寻乌在全县60个较大的村庄设立农村“五老”人员联系站,邀请“五老”人员处理矛盾纠纷,在各村设立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发动群众自治。该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志愿服务实行“菜单式”供给,建立线上点单系统,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一场场普法宣传、一次次志愿服务,滋养淳朴民风,催生文明乡风,谱写出一曲曲基层治理的“和谐之歌”。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大江网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