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千气象看江西】一支画笔绘新景
巍峨雄踞于武夷山西麓,蜿蜒奔流于赣东抚河上游,有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城——黎川。
这个美丽的小城有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油画)之乡”。
油画,何以和这个赣闽边际的小县城挂上关系?一幅幅绚丽的画作又如何赋能城市发展?近日,记者走进黎川县一探究竟。
起于微末发于华枝
走进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一股浓郁的油墨香味迎面扑来。一楼的展厅内,从田园风光,到人物肖像,一幅幅出自黎川“农民画师”之手的油画作品映入眼帘;二楼的工作室内,画师们正在画板前激情创作。
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上海下放知青在黎川县文化馆的支持下,开办油画培训班,当地不少农民开始学习油画,从“泥腿子”转变为“笔杆子”,黎川油画也由此萌芽。
此后,一批批民间画家走出黎川,前往深圳、厦门、上海等地发展,那里的香港画商长期收购油画并从香港出口至欧美,这些出口订单让他们的画技有了用武之地,也让他们成为最早富起来的一批画师。黄国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我老公是警察,平时比较忙,为了照顾家庭,我2010年回到家乡。2011年,刚好碰到县里打造油画一条街,于是我开了家工作室。后来,县政府建立油画创意产业园,我成立了一家文化企业进驻其中。”黄国兰说道,彼时,黎川油画产业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推动抚州黎川发展油画艺术”。乘着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黎川将油画产业列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引资1.5亿元建设油画创意产业园。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吸引大批黎川籍农民画师返乡创业。同时,避免‘散兵游勇’式经营,把黎川油画队伍组织起来、提升起来、充实起来。”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王船介绍道,“我们提出‘一个画室就是一家企业,一个画师就是一个创业老板’的理念,建成黎川油画一条街。硬件方面,为画师免费提供40多家油画创作室和1000平方米精品展示厅。之后,又投资2亿元兴建集油画创作、展览、销售、艺术交流及相关绘画用品销售为一体的县油画创意产业园。”如此一来,黎川画师在当地的发展有了一个“家”。
“入驻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的画师,年均收入一般在15万元左右,学徒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日前,黄国兰将6张价值共20000元的油画发往江西赣州的老客户家。现在的她既能发展事业又能照顾家庭,感到很满足。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能发展。成立县油画办、油画协会和油画商会,连续6年每个月给画师1000元补贴,免费为画师提供店面和培训、参展机会,补贴70%税收……王船细数着这些年当地政府为黎川画师提供的“软件”支持。
随着返乡画师不断增多,黎川的画师队伍也日渐壮大。目前全县共有3000余人从事油画创作,遍布全国各地,油画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集聚的画师有400多名、油画企业49家,年创产值可达3.6亿元。
推陈出新一路前行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新冠疫情之后,受油画出口订单减少、从业人员数量增加、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画师们开始面临价格竞争和销路不畅等多重压力,油画行业陷入“内卷”状态。
“受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上国内的画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少。”画师黄国兰回忆道。
创新发展,成为画师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各位新朋老友下午好,这里是油画品鉴,新进直播间请点点左上角关注……”日前,在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的江西自由色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室,一场线上直播正在进行。
直播现场,画师彭桂根正通过抖音直播为线上观众介绍展厅里的原创油画。短短几分钟,他幽默又接地气的吆喝,吸引了全国各地近2000名艺术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公司以前是以展览和卖油画为主。”彭桂根介绍道,“这次尝试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让广大观众了解我们,把好作品销售出去。”
转战线上寻求新商机的,不止江西自由色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家。当地众多油画企业利用直播电商渠道,搭建线上营销平台,拓展销路。目前,全县油画企业、个体户基本已入驻中国网库、几米家等网络平台合作销售油画。同时,该县还积极培育本土油画电商企业,目前已创办专业油画网销公司两家,并依托网红直播、网红带货,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黎川油画师画的墙绘
如今,黎川的油画产业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为了扩大黎川油画的影响,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油画资源优势,全面开展“优美风貌长廊”建设,将油画艺术墙绘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点和乡村旅游点开展油画艺术墙绘进村入户活动。
黄国兰等人准确把握“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开始向墙面绘制转型谋变。
日峰镇五一村的墙画是黄国兰承接的墙画“第一单”。蓝天白云下,风光旖旎的日峰山、美观的康舒大桥、碧波荡漾的秀美玉湖与错落有致的屋舍,共同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乡美景。
此后,各个区域的村干部纷纷找到黄国兰带领的墙画绘制团队,邀请他们参与村容村貌提升。当地的画师们也纷纷向创作墙绘转型。“我们按照‘一地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创作思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墙绘创作,现在,赣州、上饶等地都慕名来我们这里聘请画师,对城市和乡村形象进行打造。”黄国兰在自媒体平台上记录下做墙绘的过程,现在已经有超8万名粉丝。
开拓创新的脚步并不止于此。

▲油画和陶瓷相结合
一直以来,陶瓷和油画是黎川两个不同领域的支柱产业,有着各不相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当陶瓷与油画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黄国兰向记者展示着她创作的第一个作品:陶瓷煲釉面均匀明净,一只怡然自得的蝉儿,静挂于树梢之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我认为油画转型发展要与时俱进,要勇于把油画元素融入到新兴事物中,把油画融入陶瓷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黄国兰表示,未来将采用多种手法来绘制陶瓷煲,用“独一无二”的油画创作手法,把黎川元素留在陶瓷煲上,让更多人认识黎川、了解黎川。
文旅融合妙笔生花
行走在黎川老街,连绵成片的骑楼式砖木结构商铺古香古色,而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幅幅精美油画作品与景区景色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几位老人闲坐在墙画下,如同一场时空对话,见证着历史变迁,也向往着美好未来。

▲周艳丽在油画民宿画画
2022年,政府在黎川古街为画师周艳丽免费提供了一座2层楼的老宅。周艳丽将其改造一新,打造了一家油画主题民宿——云水间,民宿内随处是她公司的油画。
在当年的国庆节,云水间正式对外营业。在这里,青砖黑瓦马头墙、乡间老宅雕花窗……处处可见黎川当地文化元素,却又不乏时尚感的现代化设计,一开业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在周艳丽的经营下,民宿生意异常火爆。遇到节假日,外地的游客常常要提前半个月预订房间。
“把油画艺术与民宿融合,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周艳丽认为,做民宿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装修老宅,也不只是解决住和吃的问题,要将民宿打造成为展示油画的平台、分享当地文化的窗口,“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体验到油画创作的乐趣,品尝到正宗的特色菜,我还会向游客介绍黎川的风景名胜,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黎川的文化、历史。”
黎明山川、梦里江南。随着油画产业的蓬勃发展,黎川县的旅游也在油画产业的加持下,别具一格。通过油画艺术墙绘与乡村旅游的结合,黎川打造了德胜、潭溪新庄、杉关等多个独具特色的3A级乡村旅游点,实现了景中有画、画在景中,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黎川县油画行业商会积极发动、组织、指导会员和会员企业将现场教游客画油画与游客观光赏景的深度沉浸式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游古镇、看美景、学油画的旅游新模式,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尽情体验黎川特色文化的独有韵味,受到众多游客的好评。2023年,黎川县游客总量达913万人次。
(记者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