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文化中国行】虞敏的艺术探索之路
在博大精深的艺术领域中,虞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存在。他的艺术探索之路,如同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旅程,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当代性。
艺术探索的起点
虞敏的艺术之旅始于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借助中国传统艺术语汇,巧妙地融入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大学期间,他的经典素描作品《逆光大卫》和《逆光》就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基础素描教学的新高度。毕业后,他在南昌大学建筑系执教多年,建筑的理性因素也逐渐融入他的作品中,为其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语言的蜕变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虞敏不断突破自我、跨越界限。2002年左右,他在个人艺术语言的探索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对颜色高度敏感的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色彩,转而以立德粉铺设肌理进行绘画,颜色则仅作水彩般的简单渲染。在这种近乎极致的简约中,他找到了一种稳固的形式和画面结构。

艺术创作的多元融合
虞敏的艺术创作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领域,他大胆探索,将报纸、图像符号、甲壳虫等非传统材料融入作品中。这些元素为画面赋予了一种丰富而粗犷的效果,不禁让人联想到干旱而龟裂的大地或陈旧建筑上斑驳脱落的水泥。他的这种跨界尝试,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整幅尺寸:50cm(高)×60cm(宽)

艺术系列作品的深度思考
虞敏的系列作品如《大书橱系列》《迷失系列》《有点疼系列》和《艰难的返乡》等,都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虞敏对艺术、社会和人性的独特理解。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当代社会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反思,从而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与展望
在虞敏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要与传统深度联系。他认为艺术史的阅读方式或左右着每一个艺术家的具体创作,而当代艺术品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与艺术品质则远不及古代。因此,他致力于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同时保持对当代社会的敏锐洞察。展望未来,虞敏将继续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以他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为当代艺术领域贡献更多的力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推动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作为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家,虞敏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部分文字与观点引自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封治国、南昌大学教授赖志凌文章)
虞敏个人简介
19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市,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分配至南昌大学建筑学院工作至今,任建筑工程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协会建筑美术分会理事,江西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美术史论方向的研究,著有《心路——虞敏综合材料艺术作品集》,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展,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博物馆、私人收藏。
主要参展经历
2023年10月 “涂不拾遗”萍乡零799艺术区现代艺术国际邀请展
2022年12月 “皴变—虞敏综合绘画作品展”个展
2021年9月 江西美协“光彩四邑”四地油画作品联展
2020年11月 作品《丝路遗梦》入选第三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双年展
2019年12月 791美术馆“伍行·涉事”—艺术作品展
2019年7月 综合材料艺术作品《暗香》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9年5月 庆祝江西日报创刊70周年书画作品展暨首届新水墨提名专题展
2018年4月 “走进黄马——全国油画名家写生活动暨作品展”
2017年8月 江西省首届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展
2016年12月 2016“图谋不轨——南昌架上艺术研讨·交流展”
2016年11月 2016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高等院校建筑学科师生优秀美术作品文献展
2016年4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学会“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风景展”
2015年1月 泛纪元——江西第二届当代艺术展
2014年1月 江西省首届当代艺术展
2011年10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06年4月 “手绘的权力”江西省油画七人展
2003年10月 中国美协首届小幅水彩展
2003年8月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2年10月 中国美协第十六届新人新作展
1997年7月 全国学院素描艺术大展